汽车通信快递: 消费投诉的三大“重灾区”

发布时间:2013-03-21 01:09:00来源:民生资讯








  据3月14日省消委会透露,去年“汽车通信、快递三大行业已经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
  
汽车消费维权“伤不起”
  2012年全省共受理有关汽车的消费投诉2283起,比上一年同期增长了7.3%。消费者投诉的常见问题主要有:
  汽车销售处处“潜规则”。强售保险、搭售内饰、乱收车贷手续费等等,汽车销售行业中的“潜规则”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如强制用户在指定保险公司投保,有的甚至要求第二年、第三年都得在4S店办车险等;有的则在办理按揭服务时,强制要求收取手续费等。
  新车质量问题投诉不少。一些车辆在使用没多久就发生质量问题,却只能以维修为主,让消费者难以接受。
  售后服务一味借故推诿。一些经营者只管卖车忽视售后服务,对售出的问题汽车一味推诿,消费者抱怨较多。另一方面,消费者不注意保管购车单据和维修记录,加上汽车质量检测难等原因,一些4S店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对汽车故障原因单方说了算,不给消费者任何凭证,也不给检测机会。消费者要求退车、换车或免费维修的要求,往往难以实现。
  收费维修部分汽车配件只换不修。由于更换配件的利润远远高于维修,一些品牌汽车4S店,在维修时出现只换不修、维修价格畸高等现象。如排气管有小漏洞,要整个换掉;大灯的灯罩坏了,得换掉包括灯罩、灯泡、底座等在内的所有零部件;空调按钮出问题,要把整个控制面板都换掉。
  以维修“潜规则”为难消费者。有的经销商对未在其指定的4S店保养的车辆以厂家规定为由拒绝给予保修。如福州市消费者郭先生反映,2012年1月8日,他购买的吉利汽车在保修期内汽车门把和窗户均出现问题,到吉利汽车福州金山腾飞服务站维修却遭到拒绝。该服务站声称郭先生的车平时没在此店做保养和加机油,故拒绝维修,要求郭先生付费维修。投诉后,该店又改口要消费者提供保养手册,如果消费者没有按时做保养,则无法保修。经协商,消费者只好先支付维修费,等消费者将保养手册带来后,如果消费者有按时保养,该店才会将钱退还给消费者。
  
通信行业屡现资费纠纷
  2012年全省共受理有关通信服务的投诉达9319起。消费者反映的问题主要有:
  强制定制套餐业务。通信企业推广的包月或包年服务套餐,经常在未征得消费者同意的情况下被开通,消费者没有任何协议凭证,甚至毫不知情,却要承担由此产生的费用。如福州消费者鲁女士诉称,联通公司在未经告知的情况下,擅自为其开通了每月30元的套餐,并已经收费1年。经过消费者自行交涉,联通公司同意退还360元。但过了1个月后,联通公司只退回了180元话费。并且再次在没有征得消费者同意的情况下,私自开通了包月10元通信套餐。
  上网流量计费存疑。智能手机消费者对手机流量费用说不清道不明的瞬间增加表示极大不满。有的用户关闭了上网功能仍被收取流量费用;有的通信运营商没有及时通知流量使用状况,导致流量超标被高额收费;有的运营商收取高额流量却无法提供用户浏览网页或下载的凭证。从技术角度而言,由于用户无从核对流量,没有量化概念,导致争议较多。
  垃圾短信扰民不止。当前用户关注的垃圾短信、手机上网传播不良信息等电信服务热点难点问题尚未根治。有的消费者反映长期被无关联企业的广告骚扰,但通信运营商却不帮助屏蔽商业广告;有的用户1小时内就收到几十条广告短信,苦不堪言。
  增值服务存在陷阱。一些通信运营商把发展增值业务作为改变企业收入增长方式的突破口,与SP供应商合作诱导消费者定制,有的甚至在智能手机中暗设吸费软件,更有甚者未经消费者同意,强制推广电信增值服务,诸如天气预报服务等,引发消费者投诉。
 
 快递拖延送货频遭投诉
  2012年全省共受理有关快递服务的投诉达117起。消费者反映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快递送货不及时。特别是在2012年“双十一”、“双十二”期间,因网购促销,销量激增致使快递企业超负荷运转,在人手不足、配送能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不少快递业仍然接受新业务,致使快递配送滞留,而变成“慢递”;部分快递公司则因未能严格执行国家《快递服务标准》规定,对快递延误采取不解释、不赔偿的消极态度加剧消费者不满。
  快递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快递公司在招收员工时审查不严,不少员工素质不高;有的快递企业员工管理较为混乱,业务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中存在随意性强、操作不规范的现象,使得货物搬运、存放过程中被损坏,更有甚者存在野蛮装卸现象,造成货物损坏、错送等等。
  快递服务条款有争议。快递合同仍存在部分不公平的格式条款,引发争议。如快递公司在《快递运单协议条款》中以格式条款规定,货物遗失或损坏只按邮资赔偿,违反了《民法通则》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规定,有“霸王条款”之嫌。
  收费标准不统一。快递部门的快件运费是以寄递物品的重量为准。一些企业在上门服务时不明示价格,随意收费,有的则使用不标准衡器,存在称量不准的现象。一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拓展客源,相互之间恶性杀价,快递价格变动频繁,消费者难以适应。
  保价赔偿难以落实。保价快递作为一种担保增值服务,体现了运输安全性的更高要求。消费者出于对快递物品的重视,选择了保价快递。然而,一些快递企业当在运送过程中物品产生损毁时,以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拒绝按保价金额支付赔偿金。(姚瑾)

福建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