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圈≠救生圈 切勿当成救生设备

发布时间:2013-07-04 00:00:00来源:民生资讯








  近日持续高温,游泳成为榕城市民避暑最热门的消遣方式之一,游泳圈也成为热卖商品。
  记者走访调查发现,在火爆的市场需求背后,大家对于游泳圈安全问题存在认识误区:大多数人对游泳圈给予了救生的期望,但是目前市场上花哨的“游泳圈”并不是救生圈,相反如果使用不当,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专家提醒,家长选购、孩子在使用游泳圈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切勿将其当成救生设备。
 
 产品标识不清,
  认识存在误区
  根据QB 1557-1992《充气水上玩具安全技术要求》规定,“充气水上玩具产品在不充气的情况下,其最大长度大于76㎝时应有2个或者2个以上独立气室”。记者在走访台江农贸市场后发现,目前市售的游泳圈几乎找不到真正做到2个独立气室。而且相当多的游泳圈手感单薄,手指稍微用力,表面就凹陷下去。
  此外,很多的游泳圈上没有任何标识,生产日期、材质、厂家等信息基本缺失。即使印有信息的游泳圈,或者比较模糊,或者非常不起眼地缩在某个角落,还有个别游泳圈的安全提示竟是英文。此外,市面上还有臂圈、实心泡沫游泳圈、实心泡沫游泳衣等产品受到追捧,但是这些产品同样存在标识不清的情况。
  家长方先生就表示:“游泳圈上没有任何企业信息,如果真发生事情,维权都成问题。”
  记者在台江游泳馆等地进行随机调查,发现很多家长对于游泳圈存在安全认识误区。
  首先,对于游泳圈标识不清的问题,家长均表示一般都没注意,“一般是买给孩子用,因此在挑选时候比较关注款式和颜色”。但是多数家长又强调,“买游泳圈,还是希望能够保证孩子的安全”。
  其次,对于寄予了安全期望的游泳圈是否就是救生圈的问题,家长的认识就更加模糊,要不认为两者没区别,或仅仅觉得“有区别,但说不出区别是什么”。
  这一误区不仅在家长中普遍存在,甚至售卖人员也不清楚,在台江农贸市场,所有的商铺在推销游泳圈的时候,一般没有告知注意事项。
 
 泳圈只是水上玩具,
  家长千万别大意
  对于游泳圈的种种认识误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儿童用品实验室工程师原伟表示,家长千万不可抱有“有游泳圈就安全”的想法。
  根据GB6675-2003《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中水上玩具的明确界定,即“充气或不可充气的,能承载儿童体重并在浅水中游乐用的器具”,“目前所有市售的儿童游泳圈严格意义上只能说是一种具备玩耍功能的水上玩具”。
  目前与游泳圈安全性能相关的国家标准有5项:GB4302-2008《救生圈》、GB6675-2003《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GB/T23157-2008《进出口儿童可携持游泳浮力辅助器材安全要求及测试方法》、JT 469-2002《船用儿童救生衣》和QB 1557-1992《充气水上玩具安全技术要求》。
  在安全性能要求上,如果要以救生圈的国家标准来衡量市售的游泳圈,那么几乎没有一项产品合格,“因此游泳圈不能当成救生设备”。
  原伟表示,游泳圈和救生圈相比,存在三点隐患:一是重量太轻,很难准确投掷;二是容易破损漏气;三是塑料表面遇水就变得湿滑,较难抓握。“这类游泳圈只能在水上休闲运动中起到一定的辅助或保护作用,如果使用不当,也可能带来潜在的危险”。
  目前依照QB 1557-1992《充气水上玩具安全技术要求》的有关规定,市面上出售的玩具充气式游泳圈须在醒目位置标注“注意:非救生设备,仅供在成年人监护下浅水中使用”等安全提示,但是做到的企业非常少。
  与救生圈严格的工艺与质量要求相比,儿童游泳圈都无法提供同等的救生功能。专家再三告诫千万别把孩子的生命托付给这样的“玩具”,所有的充气游泳圈尽量不要在深水区使用,以免发生意外。即使在浅水区,家长也不能疏忽大意,还是应做好监护工作。
  游泳圈国家标准缺失,
  急需尽早填补空白
  省质检院副总工陈伟提醒家长们,在为自己的孩子购买游泳圈时应注意以下细节:一要看,厂名、厂址及安全提示语是否齐全;二要摸,要挑选圈体材料有一定厚度;三要闻,不要购买圈体材料有异味的。同时,购买时应注意索要并保存发票。用汽车橡胶内胎制成的游泳圈由于质地粗糙,气门嘴长而硬,很容易对孩子的皮肤造成伤害,其实并不适合当游泳圈用。
  家长们要注意的是,充气水上玩具并非适合任何年龄的小孩,一般的充气游泳圈只适合5岁以上的小孩,各种可坐式游泳圈适合2~4岁左右的小孩。
  专家还提醒,游泳圈只要有一定的压力,或者放置时间过长,都有缓慢消气的现象,所以要随时注意充气。同时,为避免发生意外,所有的充气游泳圈都不要充气过量或充入高压气体。
  目前市售游泳圈质量良莠不齐,标识混乱不清的现状,根源在于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游泳圈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产品无需经过强制认证,“游泳圈其实还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称谓”。
  省质检院专家表示,游泳圈的安全问题关系千家万户,可以考虑福建先行制订游泳圈地方标准,“游泳圈的名称、使用范畴等都需要进行明确科学的界定”。(张颖  王璐 杨佳莹 詹璐瑶)

福建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