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脸
寻找幸福的钥匙
回望2011,眺望神州,风云际会,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国入世10周年,微博“围观”推动改变,“天宫”“神八”交会对接……凝视八闽,气象万新,海西规划出台、五大战役持续推进、平潭规划获批、厦门特区迎来30周年纪念日……时间、空间与事件的多维轴向,交汇于一个核心问题:如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和谐美好,让人们生活得更加幸福?于是,在2011年大众视线的聚焦点上,幸福感备受关注。
幸福感,及其与之相邻近的词汇、或是相对应的词汇,如温暖、欣喜、尊严、焦虑、伤痛等等,勾勒出一个转型期社会的大众心理感受,也一而再、再而三地引发我们对幸福的思考,激发我们对幸福的追寻。
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怎样追求幸福?
幸福,是个体的内心感受,但绝不仅仅是海市蜃楼、稍纵即逝的体验。即便在诗人的心里,幸福是“喂马、劈柴,关心粮食与蔬菜”的世俗关注,也是“和每一个亲人通信、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为陌生人祝福”的浪漫情怀。
虽然幸福不是数字,但幸福的生活需要更加充裕的物质保障,这就需要以数字为基础。2011年我省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步增长12%,省委省政府确定的49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兑现……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个个看上去简单枯燥的数字,当它与每一个具体的家庭、与每一个具体的人物相联系时,一定是一个充满了酸甜苦辣、斑斓色彩的故事,或许是一段砥砺奋进、艰难求索的人生。正如抽象的幸福,外化于表情时,是镜头下花朵般绽放的笑脸。
当生活的保障有了日益增长的数字为底线,不愁柴米油盐,安居梦想成真,放下包袱,放飞心情,幸福的感受或许随处可得:在景物怡人的街头漫步,突然心生“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的闲情;走在陌生的人群中,迎面是一张张明朗亲切的笑脸……幸福,可以是突如其来的惊喜,可以是轻轻的一句问候,可以是一个关切的眼神。生活的稳定、环境的安定,带来内心的笃定时,幸福大厦已然有了坚实的地基。
幸福不是给予,是艰辛的付出。个体的幸福感受,具体而微,埋藏在日复一日的岁月长河中。我们的记者兵分十路赴全省各地,采集来的一个个幸福故事,平凡但都带着泥土的清香,都是普通的劳动者用双手创造出来的。“幸福是创造”、“幸福不会从天降”、“任何人都是自己幸福的工匠”,凝聚了哲人智慧、经过时间淬火的东西方谚语,告诉我们幸福的真谛——美好的生活不等不靠,需要双手创造。
幸福是一份责任,更是道德的构建。校车失事、动车相撞、食品安全等等利益时代道德困境引发的悲剧事件,带来群体性焦虑感,映照出这个价值多元、观念多样时代对“精神家园”的深度渴求。杭州“最美妈妈”吴菊萍奋不顾身接住坠楼女童,河南69岁“最美奶奶”柴小女勇救落水儿童不幸离世,莆田三兄弟见义勇为在厦门引发爱心大接力……“最美中国人”的频频出现,温暖的力量在道德世界奋力划出一条向上的曲线。只有坚守道德与良知的底线,不断提升道德与良知的底线,才能摆脱焦虑感受幸福。
渴望有一天,每个人在心里对自己说“当我能够对公共利益有所贡献时,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渴望有一天,人人心里拥有了赓续千年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情怀、大境界。一定是在这一天,“精神家园”焕发无限生机,幸福与你我如影相随。
人望幸福树望春。追求幸福,是人的本能,如同树木对春天的渴盼。
追求幸福,只有开始,没有终结。(任君翔)
渔村迎来新机遇
11日,平潭澳前镇玉楼村村部。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澳前镇玉楼村党支部书记赵英正在接待前来咨询征地拆迁的村民,“村里已经把意见反馈给实验区管委会,管委会一定会考虑你们的合理诉求,一定会让开放开发成果最大化惠及百姓。码头选在我们村里,这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未来家乡一定很美好,所以我们要支持实验区工作。”赵英介绍,因为涉及全村拆迁,村民们对拆迁补偿方案很关心。
赵英很关注正在召开的省“两会”。“委员、代表们很关注平潭开放开发,平潭再次成为这次‘两会’的热门话题,《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准实施,平潭开放开发将大大提速,作为基层干部,我特别开心。”
在村部,赵英拿出了澳前组团安置小区效果图,澳前组团安置小区占地300多亩,主要安置澳前镇3个村。“安置小区很漂亮、标准很高,由住宅、商业配套及幼儿园等设施组成,以后我们全村村民都将住上跟城里一模一样的小区。”
澳前客滚码头动工建设以来,赵英每天都很忙,谈起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十分自豪。自去年11月底“海峡号”缓缓驶出澳前客滚码头,如今,玉楼村也成为两岸交流的“中转站”,“海峡号”每周都有两个班次往返平潭与台中,很多台胞从澳前客滚码头上岸来到大陆。“原来我们这里是一个封闭的小渔村,现在可热闹了,旅客来自五湖四海,还经常有中央、省里领导来视察。”
澳前客滚码头只是平潭开放开发在玉楼村建设的项目之一。1月5日,东澳中心渔港项目正式动工,将建设国家级中心渔港、两岸水产品观光市场、海产品加工、海鲜一条街及台湾农产品交易中心。
往来的人员多了,如今玉楼村不少村民嗅到了商机,在家门口开起了海鲜楼,随着东澳中心渔港的建设,未来这里将成为两岸人员、商贸往来频繁的码头,将带给玉楼村村民全新的生活。
“原来村民大多靠海上捕捞、海上养殖为生计,未来我们这里商机无限,村民将‘洗脚上岸’,过上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生活。”赵英说。(王凤山)
旅游开发人气旺
火红的灯笼挂起来,崭新的卫浴设备装起来。10日,记者来到武夷山市洋庄乡大安自然村,这里的几户农家旅馆、森林人家正在进行最后的装修、装饰,为即将到来的春节旅游黄金周做准备。
大安地处闽赣两省交界的分水关南麓。大安曾是闽北苏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被誉为“闽北苏区红色首府”。2005年,大安被列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近年来,武夷山市大力整合大安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打造“大安源”精品旅游线路,让游客观山亲水,走进“闽北红色首府”探访人文历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前来。
大安村民暨功仁去年投入30多万元新建了“龙井山庄”,占地150多平方米,有9间客房,全杉木制作的大门和窗棂与周边的青山绿水相得益彰。暨功仁一边逗弄小孙子,一边感叹道:“要不是开发旅游,我们在这里祖祖辈辈就只能靠种地、砍竹子维持生计,哪敢想象有现在的幸福生活。”
大安盛产毛竹,但在过去,由于这里山高路险弯急,长长的毛竹砍下来后没法子运出去,要雇人把长竹子锯短,再剖成竹片。扣除雇工的费用,一根毛竹赚不到四五元钱。旅游区开发,首先通了水泥路,去年,一根毛竹涨到18元,运输也不再是难题。
毛竹的售价翻了几番,暨功仁却不上心了,因为,他现在有了更重要的“事业”——经营“龙井山庄”。暨功仁约摸估算了一下,2011年夏季“龙井山庄”接待了不下6000名游客,光餐饮收入就有七八万元,这还不算他售卖茶叶、板栗的收入。
大安村过去是一个贫困村,前几年青壮年几乎全部外出打工。现在,随着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的开发,原已迁移或外出打工的村民,又纷纷回到村里从事乡村旅游或者开店,旅游旺季时,家家生意红火。村民暨喜华在黄岗山大峡谷景区入口正对面新建的“黄角潭森林人家”,最多时午餐就开了几十桌,暨喜华全家老小齐上阵,加上雇的10多个人,仍然忙不过来。距离今年春节还有近半个月时间,已经有旅行社打电话向暨喜华预订正月初二的菜。
大安旅游红火,除了带动餐饮、住宿,还推动了当地农副产品、土特产的销售,增加了村民收入。(郭斌 熊慎端)
日子越过越舒心
“今年可好过了,‘金边’项目的贷款全部还清了,每人还可以分红3000多元。”家住厦门市同安区新民镇后宅社区前埔里村民小组的林清海,在自家沿街的电信服务部里悠闲地泡着茶,和几个乡亲边喝边聊。记者与他聊起同安工业集中区开发建设和自家田地被征用的前后生活,他坦言现在的日子是越过越舒心了。
林清海家原来每个人口有1亩多的地,虽然早出晚归起早贪黑,春种秋收,辛勤劳作,但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2005年5月开始,厦门市在同安进行工业集中区的开发建设,林清海所在的后宅社区当时就被征地2200多亩,至今约有4500多亩的土地被征用。“以后的日子会怎么样,大家心里都没底。”林清海原来在岳口矿泉水公司上班搞推销,虽然收入不高,但还算有个事做。
后来情况的发展变化出乎林清海和村民的意外:厦门市为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出台了“金边银里”政策,即在靠近工业区的周边建设外来务工人员公寓,楼上租住,楼下开店,由全体村民集资建设,人人有股份。
前埔里的4幢“金边”项目共投资1500多万元,建设4幢公寓。一半由村民自筹,另一半贷款700多万元。随着一家家入驻工业区企业的陆续投产开张,1万多名外来工陆续来到这里,他们的到来带旺了餐饮和住宿等方面的需求。林清海就在自家旁边开了间手机维修店,生意还不错。
林清海有三个孩子,女儿和一对双胞胎的儿子,都在上学。“现在负担比过去轻松多了,父母有养老保险,每个月有1500元的生活费,根本不用我和弟弟负担。”老两口闲不住,还参加了村里的保洁队,也有一笔收入。早在工业区建设初期,林清海还用征地补偿款20多万元,在自家老宅基地上翻建了一幢5层高的房子,20多间全部租给外来工,每个月可以固定收入大几千元。
沿着前埔里的街道走,两边店铺林立,超市、餐厅、美容美发店比比皆是,与城市相差无几。“谁会想到这里曾是一个贫穷的小自然村呢。所有的这一切,真的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村民过上了好日子。”社区书记孙秋莲由衷地说。(吴在平 叶文彬 陈庆益)
农民办起艺术团
“年年好啊!节节高啊!”
元月11日,龙年春节来临前夕。在上杭县古田镇五龙村民俗广场上,客家民俗舞蹈表演吸引了众多前来参观古田会议会址的游客。
自从2010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古田与干部群众共度新春佳节后,前往古田旅游的人数剧增,带动了上杭县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从2010年3月开始,负责领喊“年年好!节节高!”客家号子的丘保铭,组建了上杭县古田圣地艺术团,并担任团长,30多名五龙村村民加入艺术团,表演原生态山歌等节目欢迎各地游客。丘保铭告诉记者,古田圣地艺术团表演队的演员基本上都是当地的农民,他说:“我们就想展现老区人民如今的幸福生活。”
“能在家门口为各地的游客服务,感觉无比幸福和自豪。”五龙民俗文化表演队队长廖春辉原本在水泥厂上班,表演队成立后,他发挥自己文艺特长,当起了表演队队长,台前台后忙里忙外。他说,我们不能辜负胡总书记的期望,要拿出更好的节目献给八方游客。丘保铭介绍,艺术团表演队平均每天要在五龙民俗广场表演四五场,每个演员每月大约有1200元收入,随着古田旅游业的不断升温,这些农民演员的收入会越来越高。
“现在每逢过年过节村里不少‘泥腿子’成了圣地艺术团的演员,天天在民俗广场演出、舞龙、唱山歌,每月都有工资领,这都是托了总书记的福啊!”五龙村村支书廖德方感慨万千。
人勤春来早。对于新一年的发展,村里已经在悄然谋划了。
自从五龙村农民的“圣地艺术团”打出了名气,到五龙村的游客越来越多,新一年村里打算从红军桥修建一条长1000多米、宽10米的沿河路到村部。与此同时,黄酒博览园项目正在洽谈当中,酒、茶叶等特色旅游纪念品进一步开发也已经在有序推进中。
“等这些项目都完成以后,五龙村的农家乐旅游将提高一个档次。”廖德方说,今后几年,村里将以胡锦涛总书记到村里考察慰问为契机,发扬古田会议精神和老区优良传统,力争到“十二五”末,村集体收入、旅游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实现翻番,在龙岩市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黄如飞 张强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