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疗项目实施,扩充优质资源,群众就医更加方便。图为位于城东片区已经投入使用的第一医院新院。
核心提示
2009年以来,我市筹资近20亿元,建设一批医疗卫生项目,大力扩充医疗资源,全市新增床位4680张,群众“看病难、住院难”问题得到明显缓解,市民看病将更便捷、更舒适。
市建设大厦将调剂给市儿童医院使用,将使该医院新增儿科床位350张。泉州市中医院搬迁后,原址将建泉州市妇产医院,以缓解当前妇产科床位不足的情况。
全市今年新增病床2072张
“现在看病容易多了,我家住在洛江,要到市第一医院看病的话,开车到第一医院城东院区就可以了,不用再去中心市区的医院‘排长龙’,医疗服务也不错。”今年33岁的赵先生说。
2009年医改实施以来,我市筹资近20亿元,先后启动一批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市本级新增医院床位共4350张(含在建和已投入使用的),其中,市第一医院城东院区1000张床位已建成投入使用,福医大附二院东海院区拥有1000张床位的病房大楼一期工程明年上半年可竣工。2012年全市新增病床位2072张。
这些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撑大中心城区医疗资源骨架,扩充优质医疗资源,使老百姓看病越来越方便。
逐步形成“二元”医疗体系
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正加快建立“环泉州湾核心区医疗服务体系”。区域上,依托市第一医院城东新院、福医大附二院东海新院、泉州医高专附属人民医院、市中医联合医院、解放军第180医院、泉州正骨医院等优质的医疗资源,在中心城区各组团分别构建以三级医院为支撑、多层次的区域医疗卫生服务圈。同时,扶持发展各具特色的专科医院,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组织,逐步形成三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二元”医疗服务层级结构。
据了解, “十二五”期间,我市计划增加医疗机构床位8500张,这些新增的床位将均匀分布到环泉州核心区的各个组团。今后,市民可以在所属区域内轻松找到三级医院,就医将更轻松。
中心市区将规划专科医院
走专科化路子是当今全球范围内医疗机构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市医疗机构以综合医院为主,专科医院数量少,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卫生资源的利用水平不一,未能开展全面有效的分工合作。
在扩充医疗资源建设时,我市积极引导公立医院发展特色专科,并瞄准薄弱学科抓紧补齐“短板”。为提高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服务水平,我市多方争取加大精神疾病专科医疗保健机构的建设投入。其中,市第三医院700张床位建设项目获得中央增投2300万元,总投资达到1.1亿元;安溪县第三医院建设列入中央支持建设项目并得到1100万元补助,床位数从50张扩大到120张;德化县中医院精神科200张床位建设得到省级专项补助资金2000万元;南安市精神疗养院获得省级专项补助750万元,进一步扩充床位建设。2012年,全市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床位达到1.7张/万人口,上述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缓解我市精神病患者住院难的局面。
为改善妇女、儿童等群体的医疗保健条件,去年年底,我市争取到省级补助经费7475万元,用于加强儿科、妇幼、精神卫生、康复等薄弱学科以及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计划增加床位数1120张,目前有22个项目已基本完工,新增床位580张。
市建设大厦将调剂给市儿童医院使用,将使该院新增儿科床位350张。由市中医院、正骨医院、中医外科医院整合而成的市中医联合医院选址鲤城金龙街道高山社区,市中医院搬迁后,将利用原址建设泉州市妇产医院。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我市还将在中心市区规划建设康复医院、口腔医院、耳鼻喉医院、眼科医院、老年病院、护理院等专科医院。
大力扶持民营医院发展
在德诚医院建设工地上,一栋崭新的病房大楼已经拔地而起,工地上一派忙碌景象。这里在建的是一座有1000张病床位的病房大楼以肿瘤、心血管专科为特色的三级综合医院,一期500张床位今年底基本竣工,明年将正式投入使用。
像这样正在建设的较大规模民营医院还有泉州万祥医院等。这些医院投入使用后,将增加床位2216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市医疗资源和就医需求的矛盾。
据了解,目前我市民营医疗机构有综合医院65所、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5所、专科医院10所,总床位2940张,占全市医院总床位数18.7%。民营医院已成为我市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补充。
市卫生局相关人士介绍,我市正研究扶持民营医院发展、加强监管的政策措施,今后,新增医疗卫生资源将优先考虑社会资本,加大社会办医招商引资力度,加大监管力度,鼓励民营向高水平、规模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