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海沧:和谐征迁 造福于民

发布时间:2013-01-18 00:00:00来源:民生资讯








  
核心提示
  
海西龙头在厦门,厦门龙头在海沧。新年伊始,海沧台商投资区就以当好厦门跨岛发展排头兵的姿态,攻坚克难,强化作风,努力推进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继去年最后一天区“两会”闭幕,新年上班的第一天,海沧就召开区委全会,还将新年首个“无会周”定为“一月开门红落实周”。
  去年海沧持续打好“五大战役”,综合实力跃居“全国中小城市百强区”第24名,获批全国第九个、海西首个“全国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海沧的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环境建设、文明建设走在厦门市前列,受到市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
  值得一提的是,海沧的“和谐幸福征迁”得民心,农民年纯收入连续七年全省第一。去年海沧以150万平方米的亮丽成绩拿下了全市拆迁总量的“半壁江山”,今年一月份拆迁计划突破20万平方米,将力争比去年同期翻两番,实现“开门红”。
带头示范搏信任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扬帆起航
  海沧湾西岸,施工车辆往来不息,桩基施工的撞击声此起彼伏……原是村庄和农田的地块上,正在被改写着历史。再过几年,这里将变成厦门的“浦东”,占地60万平方米的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总部大厦将拔地而起。
  届时,这个被厦门市主要领导誉为“事关厦门未来发展、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性龙头项目”,将成为厦门的地标性建筑。
  厦门市主要领导强调要把中央商务区建成海沧的“黄金中心”。而建成这个“黄金中心”就要迁出一个东屿村,村庄占地面积48万多平方米,常住人口4500多人、1300多户,各类房屋1300多栋,是厦门市规模最大的整村拆迁项目。
  “故土难离,没有村民的支持和理解,这些项目是做不成的!” 东屿村党支部老书记柯新民说,用“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千方百计”形容征地拆迁干部付出的心血并不为过。为了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东屿村派出3名村“两委”成员,并聘请村里3位群众基础较好的长者分别与3家拆迁公司进行对接,责任到人,既分工又协作,共同做好拆迁前期工作。
  为了赢得村民的理解和支持,柯新民甚至第一个把自家的资料交给工作人员,村两委纷纷带头示范。“做群众思想工作,除了带头示范外,还要懂得宣传。”海沧街道的一位干部告诉记者,村干部通俗易懂的宣讲尤为有效,“不要只看到眼前的‘鸭蛋’,而要看到远处的‘猪头’”,东屿村“两委”通过换位思考,帮百姓算好经济账,赢得了民心。
  村两委通俗生动的宣传,细致入微的工作,设身处地的考虑,透明公开的审核,不但让村民开了眼界,通了思想,同时也委以了更多信任。信任的能量传递还在继续,东屿村拆迁工作得以顺利推进,换来了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总部大楼建设的加速推进,建设进度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肯定,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已鼓足风帆,扬风起航。
勤磨嘴皮讲感情打造厦漳泉同城化桥头堡
  海沧的青礁村,是厦门连接漳州的起点。全省最大的立交工程——青礁互通枢纽工程伫立于此,厦漳跨海大桥一桥飞架,海沧作为厦漳泉同城化的桥头堡地位更加牢固。如今,青礁互通桥梁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101户民宅,26家企业,近11.2万平方米的拆迁任务,仅用18个月的时间, 最后一栋集体住宅——青礁段冶金地质二队签约工作也完成近95%。
  在这个省重点项目顺利推进的“功劳簿”上记载着青礁村干部的辛苦奔波,也刻画着“和谐幸福征迁”的海沧模式。青礁村的基层干部用“最浅显的语言、最亲近的接触、最真诚的情感”入家入户争取村民的理解和支持,确保了重点项目的顺利进行。
  回顾这一项目的拆迁过程,村主任颜鸣秋有太多感慨,朴实的话语中,尽是一线征拆工作的经验和心得。
  “刚开始时,村民多持观望态度,疑虑重重,拆迁工作一度陷入困境。”据颜鸣秋介绍,为此青礁村“两委”成员对拆迁任务实行分片包干制,颜鸣秋主动承接最难啃的“骨头”,干部示范、党员带头,拆迁逐渐拉开序幕。
  为了说动1户村民拆迁,颜鸣秋有时一天要跑上五六趟,白天串门,晚上串门,磨破嘴皮是常有的事情。“老百姓其实最讲感情,你真正替他们着想了,他们就会理解和支持你。”颜鸣秋了解到村民颜某家境较困难,就主动帮忙联系民政部门,申请低保救助,解决其生活困难,颜某被颜鸣秋的真诚深深打动,很快就签订了协议。
  颜鸣秋开玩笑地说,“为了完成拆迁任务,把自己的面子都卖光了!”而正是因为颜鸣秋敢于带头示范,敢于执着坚持,“和谐幸福拆迁”才得以在青礁村上演,海沧作为同城化桥头堡的地位因而显得愈发夯实。
细算明账赢民心
东孚小城镇昂首快步迈进
  站在东孚镇制高点放眼望去,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东孚小城镇大建设、大发展、大跨越的生动画卷正徐徐展开:鹰厦铁路、厦深铁路、324国道、沈海高速、厦成高速几条国家级的交通大动脉在这里交汇。不到两年,曾被戏称为“厦门西伯利亚”的东孚镇,正以惊人的速度蜕变为现代化新城。
  厦成高速始于海沧京口,止于四川成都,是国家高速公路七射九纵十八横网内十八条东西向高速公路的第16条,山边村崎头社就是这条大动脉进出厦门的一个关键性节点。
  山边村曾是东孚镇最穷的村,在村长李明带领下,率先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昔日的田野、村庄已变成了东孚工业区,山边村变成了东孚经济第一强村。
  “如果没有征地拆迁、没有开发建设,山边村民肯定过不上这样的好日子。”李明说,由于早就尝到甜头,村民们都会算账,在征地拆迁上很配合,现在整个崎头村已签下101栋房屋,只剩最后2户2栋,“村民都满意,没有一个人到北京吃烤鸭(意为赴京上访)”。
  东孚新城建设启动以来,海沧区先后投入1500万元对山边村进行改造提升,公园直接建在村民的家门口,众多的商品销售店铺也使得穿越山边村的324国道慢慢变成了颇有名气的岛外“禾祥西路”……今年,海沧区还将投入2000万元建设山边村村民服务中心,山边村村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山边村的变迁只是“和谐幸福征迁”带来的丰硕成果之一,越来越多的村庄走上工业化城镇化的道路,东孚小城镇建设的步伐越迈越快、越迈越大。今后的东孚,必将成为厦门西大门的一颗耀眼明珠。(陈韵 林泽贵 杨志艺 林泓)

福建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