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幸福吗?”这句话,成了2012年的流行语。因为,幸福关系你我的切身利益和真实感受,是衡量生活水平高低好坏的重要指标。提升幸福指数,需要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是发展的目的,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近年来,福州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提升执政理念,坚持民生优先,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2012年,福州全市各级财政用于民生支出292.08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71.3%,去年初确定的20件93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
改善民生 温暖民心
回首2012年,福州市持续加大投入,持续给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亮点频现。
城乡居民收入增幅都跑赢GDP增幅。农村居民收入增速继续快于城镇居民收入,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4万元,同比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7万元,同比增长16%。消费价格涨幅逐步回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新成效。新建、改扩建中小学50所、公办幼儿园50所。推进“校安工程”建设,拆除重建、加固改造中小学校舍27万平方米。实施中小学扩容工程,完成扩容学位超过1万个,大力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98.3%和99%,建制村有线电视联网率达83.7%。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城镇新增就业达14.56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9.5%;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连续8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企业退休人员月平均养老金水平达1574.69元,同比增长17.9%。保障房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去年福州开工建设4.07万套,基本建成3.43万套,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任务数(4万套)。
内河整治继续发力。2012年,福州启动光明港整治,并基本完成晋安河、新西河、东西河、新店溪等4条内河整治,累计铺设截污管道30.3公里,新增绿道22公里,新增沿河绿地8.4万平方米。光明港—晋安河—新店溪—八一水库绿道基本贯通,串联沿线公园、湖泊,成为目前全省最长的滨河绿道。
铁腕“拆违”,绿化花化美化,整治内河,还绿于民,让榕城真正绿意盎然。目前,福州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6%,绿地率37.1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3平方米,成为全国最“绿”的省会城市之一。在城区,出门步行500米便有公园或绿地,连东街口也是“万人丛中可见绿”。
近日,在继续巩固治理“餐桌污染”成效的同时,福州市启动新一轮“文明餐桌行动”,将对城区上千家餐饮企业进行检查,没有落实或落实不到位的将进行通报,消极抵制“文明餐桌行动”的餐饮企业将予以红黄牌警告,倡导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风尚。
保障和改善民生,温暖民心,未有止境。在今年元月初召开的福州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22页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今年民生工作的安排就占了约四分之一篇幅,而且都有清晰目标和实在举措,包括:全面完成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创建任务,新开工建设2万套保障性住房,全面推进城区内河截污和南台岛内河整治,建设城市“绿道”与慢行系统20公里……
创新管理 增进和谐
幸福指数的提升,除了给力民生,还需要增进和谐。这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需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夯实社区等基层基础。福州市探索的“135”社区党建工作模式,已经显现效力,并被国家民政部列为全国社区建设典型。
“135”模式,发端于鼓楼区东街街道军门社区。其中的“1”即强化社区党组织一个核心,“3”即建设社区工作者、党员、志愿者三支队伍,“5”即健全共同参与组织、民主管理监督、基本建设保障、服务群众长效和党建责任落实等五项工作机制。“135”模式,找到了社区工作的三个关键——谁来领导、如何组织、怎么服务,成为夯实基层基础工作的有力抓手。
将辖区单位或共建单位党员干部纳入社区“大党委”范围,以“兼职委员”身份进入社区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效应良好。“我们每年要举办60多场大大小小的文艺演出、节日慰问等活动,每次辖区单位和共建单位都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非常支持。”军门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林丹介绍说,辖区内的鼓二小开辟了社区青少年宫,福州电信在社区建起全省第一个“智慧社区”,省疾控中心的“职工之家”每周3次无偿向社区居民开放……
如今,“135”模式正全面覆盖全市475个社区,引领“有福之州”更加幸福。同时,也在全省推广,助力实现“爱在社区、美在社区、安在社区、乐在社区、和在社区”的美好生活目标。
为提升服务水平和效力,福州市在社区结合“135”,探索推行网格化管理, 如军门社区,以300户为参考,划分为8个基础网格。人员配备是“一格三员”:社区的协管员担任网格协管员,社区“两委”干部担任网格管理员,街道挂点干部担任网格督导员。这样,形成“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局面,实现社会服务和管理由条状向网状转变,管理更加精细化,服务更贴近百姓、贴近需求。
建起网格,最关键的是建立“一岗双责”机制。过去,社区干部和协管员根据岗位不同,只要负责某一项工作,而网格化之后,则是“一线加一片”。“我原来在社区负责计生工作,现在除了计生,还要负责第四网格,即碧玉花园一带,这个网格内的卫生、计生、综治、党建等工作,我都要管。”军门社区工作人员陈燕说。
福州市提出,今年,除了五城区的社区外,县(市)城关镇及有社区的乡镇将实现网格化管理全覆盖,社区网格服务协管员将全天候受理公众咨询、投诉、建议、求助等诉求。这又将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幸福福州”增添动力。(傅榕文 戎新)